近日,湖北省委宣傳部發(fā)布2024年第四季度“荊楚楷?!比宋锩麊?,中國地質大學(武漢)陳剛教授上榜。
▲陳剛教授
陳剛是中國地質大學(武漢)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。二十余年來,他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、以科教報國為己任,從天山巔到三江源、從南海之濱到珠穆朗瑪,他不辭辛勞一路追尋,長期開展地殼運動監(jiān)測研究,在地球三極的測繪科研工作中“登峰造極”。作為國內目前唯一完成珠峰登頂和地球南北極考察的科教工作者,他被業(yè)界譽為“上天入地下海登極”的地學追夢人。
為國而測,永不磨滅的赤子之心
2008年5月,四川汶川突發(fā)特大地震。陳剛作為測繪專家,及時參與科技賑災,第一時間進入震區(qū),進行長達40余天的多點位觀測,為地震抗災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。
▲2016年12月陳剛在南極點進行科考
自此以后,陳剛積極投身全國地殼運動監(jiān)測與研究,先后20余次進出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羌塘無人區(qū),攀珠峰、征北極、闖南極、探南海,追蹤“地殼運動”,參與完成了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(wǎng)絡搭建工程,為地震預測、大地測量以及地球科學研究等諸多領域提供了精準可靠的數(shù)據(jù)。
登峰造極,烙在心底的家國情懷
2020年,自然資源部任命陳剛兼任國測一大隊副總工程師,直接參與中國—尼泊爾珠峰高程測量。作為測量隊年齡最大的隊員,陳剛在體能、技能和攀登過程中展現(xiàn)出良好狀態(tài)。最終,他圓滿完成珠峰高程測量國家任務,測量成果獲評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。
▲2022年4月,陳剛父子登頂珠峰并開展科學考察
2022年4月,陳剛父子從珠峰北坡成功登頂并開展科學考察,首創(chuàng)父子攜手同登世界之巔的壯舉。在珠峰北坡,陳剛進行國產(chǎn)北斗導航設備的高精度實時動態(tài)測量技術(RTK)快速定位測試,以及冰雪覆蓋深度探測試驗,還在登山科考中采集了大量冰樣、雪樣和巖石標本。這些種類豐富的樣本和詳實的實測資料,為藏北乃至整個青藏高原的氣候、冰川演化以及生物多樣性分布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科研依據(jù),也為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、著力建設生態(tài)安全屏障貢獻了不可或缺的科學支撐力量。
俯身山區(qū),應急救災的科技支撐
陳剛作為荊楚大地科技戰(zhàn)線的杰出代表,積極利用專業(yè)技術服務于湖北地方建設,把知識和智慧獻給荊楚大地。為保障湖北山地自然災害防治,陳剛帶領課題組成員跑遍了鄂西山區(qū)35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完成了山洪溝道測量和沿河村落山洪災害調查。
▲2019年4月,陳剛在南海島礁進行測量
巴東縣黃土坡滑坡監(jiān)測試驗場,他精心構建了基于北斗的空天地洞一體化監(jiān)測體系,推出重大地質災害現(xiàn)場災情快速偵測技術,為災害防治和應急救援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撐,相關成果被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等采用。陳剛團隊研發(fā)的高山峽谷暴雨洪災北斗預警及應急關鍵技術,榮獲中國衛(wèi)星導航定位協(xié)會科技進步一等獎。
山海求知,科教育人的先進典范
陳剛始終自覺踐行教育家精神,將教書育人作為首要職責。他把黨支部建在導學團隊上,并主動擔任學生黨支部書記。2022年,依托“山海探測導學團隊”改組成立“山海求知”黨支部,打造共創(chuàng)、共學、共踐的師生價值共同體。2023年,支部入選湖北省研究生樣板黨支部創(chuàng)建名單和中國科協(xié)學風涵養(yǎng)工作室。他帶領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普宣講和公益活動100余場,先進事跡被中央電視臺、湖北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40余次。
▲2022年9月24日,陳剛登上央視新聞聯(lián)播
陳剛始終聚焦我國測繪前沿領域的發(fā)展需求,精心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優(yōu)秀學生。在他的影響下,有的學生參與國家重大項目,有的學生畢業(yè)后扎根青藏高原,有的學生兩次前往北極開展科學考察。未來還將有更多的畢業(yè)生“探山測?!?,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(yè)。